首页>要闻动态>工作动态

划重点!2023年,三亚四区这样发力→

【字体: 打印
2023-01-17 09:28 海南日报、三亚传媒影视集团

近日,

三亚海棠区、吉阳区、天涯区、崖州区的

政府工作报告陆续出炉,

今年各区将重点抓好哪些工作?

一起来看看吧!

海棠区






2023年,海棠区将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回稳向好,为三亚加快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现代化热带滨海城市、当好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标杆和转型发展的示范作出更大海棠贡献。

今年,海棠区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1、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大盘

——着力提升招商实效。围绕琼港经济合作三亚示范区建设,筹划设立招商中心,积极引入高端医疗、金融商贸、贸易服务等优质项目,力争完成500家以上港资企业注册,推进琼港经济合作走深走实。围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开展招商工作,力争引进3家以上“三类500强”(含集团子公司)、5家以上行业领军企业落户海棠,争取实现招商项目总投资额5亿元以上,实际使用外资1亿美元以上的目标。借力“走出去”招商活动,计划拜访、会见知名企业50家以上,对境内外重点城市开展精准招商活动15次以上,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10场。


——加速推进项目投资。树牢项目为王鲜明导向,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3个,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严格执行“1+5”抓项目促投资工作责任制,以钉钉子的精神抓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琼港经济合作三亚示范区、三亚东天然气发电、林旺中安置区等重点项目投资建设。


——深挖释放消费潜力。引导鼓励景区、酒店、旅游综合体、免税店等市场主体推出假期优惠套餐,刺激消费回暖。推出“惠玩海棠”主题系列促销活动,开展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消费券发放工作。鼓励发展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等新业态,繁荣夜间经济、小店经济,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零跑动”“一件事一次办”等审批改革,实现“零跑动”事项可办率达75%,可办事项使用率达70%。大力推行项目建设“清单制+承诺制+代办制”,持续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


2、全力以赴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引领区

——丰富旅游消费体验。持续推动华润超级万象城、成都文旅海棠故事、上海百联商业综合体等高端商业地标项目尽快落地,大力推进三亚国际免税城三期建设,提升辖区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依托海昌梦幻不夜城、海棠68环球美食街等夜间消费聚集区,鼓励延长夜间经营时间,谋划系列文旅和促销活动。升级改造升昌赶集市场,在常态化“赶集日”的基础上,探索打造休闲夜市模式。围绕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发展,注重培育一批医疗康养、低空旅游、休闲体育、乡村旅游等全域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持续打造一批美食街、特色步行商业街,形成多个特色滨海大型综合型消费商圈集聚区。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旅游公共服务标杆示范点。继续完善创新示范型游客集散中心。


3、全力以赴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推动太保三亚国际康养旅游度假中心、三亚嘉麓医院等项目落地,推进国际生命健康管理中心、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三亚分院建设。加快保利C+展览中心建设运营。推动海南信息安全基地高水平建设运营,打造海棠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向海棠聚集。


4、全力以赴加快城乡融合

——建设完善城区功能。大力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重建设海棠湾动车站,配合实施TOD综合开发;配合推动G98环岛高速公路大茅隧道段扩容改造,加快A8片区路网项目(二期)、英墩路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推进后海村提升改造工程,设计优化海棠湾片区大交通体系。加快推进龙海风情小镇接户排水管改造、林旺南路污水管修复工程,开展茅台、国美、阳光等酒店南、北侧绿廊项目,优化提升城市风貌和品质。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谋划藤海社区成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升昌、田湾和美乡村示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打造两到三条和美农村路,建设一批农村公路硬化、拓宽、升级改造等项目。接续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落地实施。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动垦地深度融合发展,高质量建设南田垦地融合示范区。


5、全力以赴推进生态建设

——抓好生态保护治理。配合实施赤田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创新新试点,推动三亚藤桥河流域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开展沙牛坡水中下游段治理、文尖排沟综合治理等一批项目建设。推进南田居红旗、响水及海燕分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有序推进中央环保督察、百日大督察反馈意见整改。


——推进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加快推进一级保护区生态移民搬迁及退果还林工作,助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落实“双碳”行动,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创建。不断加强对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场所的禁塑宣传和督导检查。完成40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屋(亭)标准化建设。


6、全力以赴保障民生事业

——着力促进就业稳定。加大就业帮扶力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人。做好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就业帮扶工作。


——大力推动教育发展。加快推动进士学校、林旺中学、南田幼儿园建设。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力争组建2个协作型教育集团,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和“公民同招”。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建设青田健康养护中心。持续推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热门诊建设,完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扎实推进“两病”门诊用药及健康管理试点工作。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力争建成辖区内一家3岁以下托育服务机构,林旺、藤桥、南田各一家以上延伸办学的3岁以下托育机构。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妥善解决农户安置和遗留问题,合理保障居民的利益。


——持续做好保供稳价。落实“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保持常年蔬菜基地规模1800亩以上,蔬菜自给率达65%以上,公益性蔬菜平价摊位60个以上。


7、全力以赴维护社会和谐

——依托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深化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升级改造4个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办公室,规范建成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的“海岸线驿站”。争创无毒村(居)和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


8、全力以赴抓好政府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坚持为民务实、坚持清正廉洁。



吉阳区






2023年,吉阳区将从努力在提振经济上开新局等八个方面重点发力,把吉阳打造成为充满活力魅力现代化热带滨海城市核心区、充分开放包容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标杆城市示范区,建设成为乐居、乐业、乐游的“美好新吉阳”。


2023年,三亚吉阳区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0%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左右。


1、坚持发展为要,努力在提振经济上开新局

吉阳区将深入开展投资新政三年行动和“产业投资提升年”“基础设施推进年”活动,落实促投资“开门红”措施,形成协同高效项目建设保障机制;扎实推进投资促进“六大行动”,突出“一把手”招商,开展“全员招商”;以点带面构筑县域商业体系,新建改造村级农贸市场及商业网点,完善15分钟生活圈,满足居民消费和生活服务。


2、加快自贸港建设,努力在营商环境上走在前

一方面,吉阳区将全力发挥优化营商环境专班统筹作用,落实“制度创新年”行动,优化营商环境“1+N”制度体系,打造营商制度创新“吉阳案例”;同时,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一枚印章管审批”,完善线上线下“一窗运行”机制。


3、积蓄产业动能,努力在转型发展上抢先机

一是全域旅游迈出新步伐,以建设国际旅游胜地为目标,持续开展全域旅游提升,力争高标准通过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复核验收;二是热带农业取得新成效,大力创建国家绿色农业先行区,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16个合作社监管名录制度建设;三是高新产业展现新气象,对标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四是现代服务业作出新探索,积极助力中央商务区打造中国企业进入东盟的总部基地和东盟企业进入中国的总部基地等。


4、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在城乡一体化上树形象

吉阳区将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打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收官战,稳步推进临春等7个城市更新项目;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九个聚焦”,优化调整帮扶政策,坚决防止返贫致贫,完成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任务目标;完善五网基础设施,打通荔枝沟出口路、临春片区龙岭路等城市内部“断头路”,进一步完善抱坡片区、月河片区路网建设,推动中心城区芙蓉花园路等4个项目开工。


5、厚植生态优势,努力在两山理念上见实效

持续深化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常态化长效化。坚决打赢“六水共治”攻坚战,全面排查入河(海)污染源,巩固黑臭水体整治,加大饮用水源地监管力度,大力做好大茅河、亚龙溪等内河(湖)整治。


6、凸显人文温度,努力在为民服务上出实招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推动创业孵化基地进驻市互联网产业园区,着力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大力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县,聚力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同时,还在深化健康吉阳建设、提升文体服务水平、织密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


7、统筹发展安全,努力在平安吉阳上筑防线

吉阳区将大力推进社会治理能力体系现代化,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加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抓好建筑高空作业安全防护、电动自行车上楼、老旧小区电路改造等事故易发领域的安全整治工作。


8、践行初心使命,努力在政府建设上做表率

吉阳区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巩固“能力提升建设年”暨深化拓展“查破促”活动成果,实现新一轮政府效能大提速与大提升,深入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



天涯区






2023年,天涯区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加快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和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当好转型发展示范。


蹄疾步稳推进自贸港建设。推进三亚凤凰机场有序恢复境外客货运航线和基础设施、监管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国际邮政快件中心建成使用,力保 2023 年底前具备口岸封关运作的硬件条件。加快构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推动三亚国际免税购物公园、凤凰机场保税物流中心等免税品经营企业提质增效。持续开展“三个行动”“三大工程”,结合四大主导产业,围绕“双港+总部”布局,加快推动空港经济产业集群建设,提升主城区服务功能,加快支持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国际清算所等项目落地,打造凤凰海岸免税、南边海游艇旅游消费商圈。推进三亚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基地、紫金三亚黄金产业园、嘉城国际(三亚)全球分拨中心建设,推动佳翔物流园、三亚南果农副产品物流园提档升级。


加快旅游消费转型升级。按照全域旅游示范区指标体系,以三亚湾—天涯海角旅游公路驿站为牵引,加快推动城乡旅游全要素构建,完善旅游设施及服务配套,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推动天涯海角、西岛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重点推进马岭、西岛打造乡村品牌民宿集群;大力推动三亚湾红树林酒店世界觅街、爱上山·梦想小镇等成为新晋热门网红夜市,加快推动三亚湾“天涯夜市集散中心”开业运营,谋划打造“阿里山”夜间经济特色街区。支持加快南边海国际游艇荟等项目建设,培育发展游艇旅游消费新业态。推进FE汽车娱乐综合体项目建设,持续完善亚沙体育文化公园及相关配套设施。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依托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建设,发挥“天涯创客”科技孵化器作用,引进孵化科技企业,覆盖卫星遥感信息全产业链,扩充知识产权数量。加快形成以航空航天、海洋科技、卫星遥感等行业为主的产业集群。鼓励支持本土创新产业企业发展壮大,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进再生资源集散与分拣中心等项目建设,助力三亚生态循环产业园发展,健全完整的生活固体废物处置产业链。积极发展数字产业,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天涯示范。


加快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体系升级。不断深化“旅游+农业”战略,推广“村级组织+公司+农户”合作模式,依托“天涯贡此食”生态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打造一批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加大特色农产品引进和培育,引进筛选世界同纬度优质果蔬新品种,重点发展燕窝果、榴莲蜜、火龙果等热带特色水果品种,建设省级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园。


持续加快教育、卫生高质量发展。实施紧凑型集团化办学模式和跨区域集团化办学模式,整体带动提升凤凰中学、凤凰小学办学水平,培育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扎实推动第一、第十、华丽、水蛟等4所幼儿园建成开园,提供 1080 个学前学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多措并举推动全区健康扶贫工作,实现卫生服务对贫困户的全覆盖。下大力气推进天涯医疗集团建设,完善市级医生下沉区级卫生院问诊机制,实施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工程,加快马岭卫生院、凤凰卫生院升级改造。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加快推进金鸡岭社区康养中心项目建设,积极谋划过岭医疗卫生服务中心项目。


崖州区






2023年,崖州区将加快区城融合、做大特色产业、做实环境保护、做强民生保障,推动系列项目建设,引领区域经济稳健发展。

加快区城融合,推动垦地融合。崖州区将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创建工作,加快建设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服务,完善种业知识产权快速确权、授权和维权的绿色通道。推动完成梅联、港门反走私综合执法点建设,做好自贸港封关运作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南滨居43个连队中剩余40个连队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白超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垦地融合示范点,推动南滨东区7.7平方公里区域与主城区融合发展。推动垦区供水工程完工,实现南滨居垦区安全饮水全覆盖。依托科技城平台,以南繁种业、深海科技产业作为两大战略主导产业,以生命科学和数字经济作为两大应用配套产业,优化完善产业布局。配合推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挂牌运作。全力支持中种集团布局“研育繁推促”种业全链条,扎根三亚全力打造种业国家队;推动三亚经济圈西部建立统一的南繁土地流转平台,促进水资源跨流域调度,统筹海域和海洋岸线资源,为南繁种业、深海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资源要素保障。建设科技城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深化与广东省科学院合作,推进生命健康产业落地琼粤产业园。探索建立农机、农技、劳务服务和农资供应一站式南繁服务体系,在坝头村和白超队建设南繁科技小院、南繁服务驿站项目,延伸南繁产业链,提升南繁服务品质。


因地制宜谋项目,做大特色产业。崖州区将大力推广“南繁+水稻+绿肥”、“瓜菜+水稻+绿肥”等生态高效轮作模式和“分时托管”、“分时出租”土地合作利用模式,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积极申报创建省级冬季瓜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蔬菜生产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智慧农业,推进空地协同智能感知网建设运营项目,构建崖州区低空无人机农业生产遥感网。建设土地利用管理信息数据库,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加快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等项目建设,建成三亚南山热带优异果蔬资源保护基地,引进筛选世界同纬度优质果蔬新品种,培育“新奇特优”种质资源,聚焦“第一口鲜”,形成首种优势。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引进与保护,到年底实现农作物、畜禽、水产等种质资源保存能力达到20000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争创国家级渔港经济区。


补短板强服务,做强民生保障。崖州区将启动崖州大道特色风貌提升工程(一期),推进临高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大力排查整治建成区雨污混排问题,修复梅山、保港片区以及河堤路雨污管网。策划推动835县道升级改造工程,提升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联通主城区的道路交通条件。推动G98环岛高速公路崖州湾科技城段改建工程完成主线工程施工,打通高速公路两侧断头路,实现主城区路网相通。开展抱古、北岭、赤草、南山村和南繁片区全域土地整治试点工作,推进三更、长山村等耕地垦造项目。推动梅山九年一贯制学校、金色家园幼儿园等项目动工建设,改扩建城东小学,推进水南幼儿园、三公里幼儿园竣工并顺利开园。落实游泳教育进课堂,继续开展科普等特色教育。继续推进纯托育园开设和幼儿园延伸办托班运营。继续深入推进学生课后服务、午餐午休,解决家长接送难题。完成崖州湾科技城(三甲)综合医院建设,预计新增床位600张。推进南滨医院改扩建项目,谋划崖城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启动崖州区农村公路路灯亮化工程(二期),计划新增路灯路段46公里。加快推进崖州果蔬综合综合批发市场(一期)项目,进一步完善崖州果蔬批发市场服务机制,从传统冬季瓜菜交易拓展业务到水果交易、北菜南运。设立南滨片区、港门片区平价蔬菜专营区。推动三公里村罗牛山养殖基地生猪年出栏量达到8万头,完善蔬菜肉猪冷链仓储和应急调控机制,新增科技城等区域蔬菜公益性摊位,推动解决群众“卖难买贵”问题。


聚焦生态文明,做实环境保护。崖州区将推进大力推进“六水共治”,彻底消灭地表水劣Ⅴ类水体和农村黑臭水体,持续开展崖州中心渔港环境整治。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推动崖城水质净化厂二期项目完工。完成抱古水库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涉及村民40户124人的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加强森林资源管护,谋划梅山青岭国有林地生态修复项目,助力三亚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广减肥减药创新工程,建设国家绿色农业先行试验区。继续推进南宝石、蓝钻等矿山生态修复。建成崖州湾科技城垃圾转运站扩建和垃圾分类教培科普基地项目。策划实施回收利用和畜禽粪污收集处理有机肥料加工项目,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增加建设充电桩500个,建设新能源换电站。继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申报创建工作,通过清单化、项目化的方式,聚焦六大建设任务、推动建设27项重点工程,围绕南繁育种、深海科技、水环境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领域,加强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探索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路径。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文域名: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

主办: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2000034   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 460201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