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规范性文件公开
  • 标    题: 三亚市产业培优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 索 引 号: 00823258-6/2022-01499
  • 主题分类:
  • 发文机关: 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成文日期: 2022-04-21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 2022-04-21
  • 文件状态: 有效
  • 效力说明:

三亚市产业培优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更新时间: 2022-04-21 10:43:18

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三亚市产业培优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相关部署,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要求,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央12号文件、8号文件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对标打造六个三亚”“六个标杆要求,推动旅游消费跨跃式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布局,推进现代服务业全球化开拓,实现热带特色现代农业高效转型,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产业竞争力,着力构建开放型、生态型现代产业体系

   二、主要目标

2024年,产业培优提升取得实质性进展,现代产业体系基本确立,努力建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自贸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国家战略高新技术前沿区、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规模稳步提升,重点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

——结构优化提升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46%43%1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7%。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5%

——创新动能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以上,数字经济增速达到30%,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提高,争取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

——产业集聚提升建成2个营业收入超千亿级,1个营业收入超300亿级产业园区,产业关联度明显提高,形成以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园区为核心的东部旅游消费极核区、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的中部现代服务集聚区、以崖州湾科技城为核心的西部高新技术集聚区。

——发展环境提升。市场主体体验感和获得感明显提升,力争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市场主体大幅增长,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

1.打造全球免税购物中心和时尚消费中心。做优做大免税购物,吸引DFSDufry等企业落户,创新监管模式,丰富提货模式,进一步增加免税商品品种,力争实现免税品品牌、品种、价格与国际三同步,2024年,力争实现离岛免税品销售额800亿元。建设全球知名品牌区域消费中心,加快超级万象城综合体、三亚SKP等项目落地,吸引全球时尚高端消费品牌入驻,鼓励设立品牌代理总部或地区总部。推进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建立黄金珠宝、高级定制时装等时尚高端消费品发布、定制和展示交易中心,吸引独立设计师品牌、大师工作室、艺术研究机构及时尚营销机构集聚,带动时尚潮流资讯传播和时尚产品消费。

2.推动旅游产品业态升级。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培育全季全时多元消费模式。推动全国首条邮轮海上游航线率先在三亚运营,建设邮轮旅游试验区。实现三亚国际游艇中心、游艇旅游中心和游艇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正式运营,打造游艇旅游集散,游艇设计、展示、交易和创新中心,拓展游艇产业链,建设游艇产业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加快凯蒂猫主题乐园、红色娘子军演艺公园二期等项目建设,推动FE赛车主题乐园、星际熊华南文创中心等项目尽快开工,推动复游城国际旅游度假社区等项目落地。推进天涯海角、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旅游区完成5A级景区创建,推进蜈支洲岛与后海村联动发展。利用营运用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推动游艇旅游、低空旅游、汽车租赁等业态规范发展。挖掘黎苗等独特文化民俗资源,培育地域特色文化演艺品牌和文化旅游产品。实施文物+旅游行动,推动落笔洞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崖州古城保护与开发。力争到2024年,过夜游客总人数达到3270万人次,过夜旅游总收入达到9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达到450亿元。

3.创新特色旅游消费业态布局。标准布局建设大型旅游消费商圈,构建市民与游客共享的消费场景,加快推进国际免税城三期等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凤凰海岸免税消费商圈、南边海游艇旅游消费商圈,积极引进银泰商业街区等,加快培育发展首店、首牌、首秀、首发经济。构建智慧旅游消费体系,建设智慧景区、智慧店铺,扩大线上消费规模。培育、建设、提升一批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夜间经济示范点,打造夜游三亚”“夜品三亚”“夜购三亚名片,支持亚龙湾玫瑰谷、西岛、南山等景区打造夜间旅游业态。健全多元化住宿服务体系,引入国际高端酒店,打造全球品质最高、规模最大的星级酒店群落,打造乡村民宿集群,新建汽车露营特色住宿。汇聚世界美食名店”“名菜”“名厨,建设海南特色美食文化街区、国际风情美食街区等美食体验消费场所,编制美食地图,激活旅游和本地餐饮消费。力争到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60亿元

4.发展丰富多元旅游文体活动。继续办好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三亚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品牌活动,精心筹备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第六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力争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成市体育中心等重点场馆,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发展。发展本土民族特色体育游,打造黎族苗族庆祝三月三活动等民族运动旅游产品。建设国家南方体育训练基地,推动多元化运动项目及赛事引入,探索拓展特技滑板、特技摩托、特技摩托艇等新兴极限运动市场,建设体育极限运动知名体验地。发展电子竞技赛事旅游,引入国际性电竞赛事,建设国际电子竞技公园。打造全球顶级、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音乐节,吸引国内外知名音乐节、大型演唱会在三亚举办。扶持本土精品剧目创作展演,提升三亚千古情、红色娘子军等品牌演艺效应,打造具有海南标识性和标志性演艺节目。引进国内外高端演艺和新兴业态,引进知名艺术家驻场表演。高标准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5.营造优质的旅游消费保障环境。深化部门联动协作,强化以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各行政执法部门为主的四位一体旅游市场监管体系,形成监管执法合力。深化三亚市旅游标准化改革,规范涉旅行业协会建设,实施水上旅游、乡村民宿等领域管理办法和海鲜餐饮、婚纱摄影等行业高质量服务标准,构建符合国际通行范例、具有三亚特色的吃住行游购娱产品服务标准体系。深入开展诚信经营·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完善旅游经营主体、从业人员红黑名单管理机制。用好第七航权、保税航油加注等政策,根据疫情防控形势,提前谋划航线开发,优化航线结构和布局,推动三亚航空市场扩容。

6.提升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品牌形象。打造高辨识度的国内形象定位,形成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相匹配的国际形象。充分发挥市旅游推广局的作用,强化市场研究、数据分析,实行更加科学精准的推广策略,与时俱进围绕新三亚城市形象推出旅游营销主题,提升推广主题大众认知度。发挥旅游推广联动作用,构建三亚城市整体营销体系。做强海外营销推广,联合境内优质媒体、境外传播平台、航司、知名商业品牌和KOL等,策划并开展三亚旅游目的地品牌挚友、媒体联盟及联名活动。

    (二)加快打造自贸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1.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推动交易平台、保险业、资产管理、上市公司和金融会议等业态集聚。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示范区建设。支持海南清算所、三亚国际资产交易中心、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发展壮大。鼓励保险机构加强创新,围绕环境、农业、旅游、健康、养老等领域研发特色保险产品。加快建设财富管理聚集区,吸引基金管理等机构入驻,推动公募基金落地。推动上市公司集聚,加强对拟上市、挂牌企业的培育辅导,更新拟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鼓励股权投资机构、市外上市及拟上市、挂牌企业入驻。动金融会议集聚,对接国内外金融机构与行业组织,引导各金融机构、各会展公司在三亚举办金融经济类论坛、会议、活动等加快发展离岸新型国际贸易。力争2024年末,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15亿元,各类金融企业数量达到1600家。

2.做优做精医疗健康产业。聚焦主动健康热点领域,发展高端特色医美、健康检查、康复疗养、温泉养生、森林康养等业态,创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发挥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辐射功能,做强海棠湾医疗健康服务产业。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扩大中医药健康服务消费客群,推进市中医院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力争到2024年,以主动健康为核心,以中医药健康服务贸易为特色的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基本成型,健康产业与农业、金融、会展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广泛深入。

3.加快发展现代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动境内外投资者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综合型(区域型)总部、高成长型总部和国际组织(机构)地区总部、专业子公司等法人或分支机构,力争到2024年,累计落地总部企业30家以上。高水平发展会展业,加快建设国际会展设施,推动保利C+国际博览中心竣工投用。发布三亚市会展行业地方标准,精心策划举办重点产业领域高端会展。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落实要素流动便利,引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一带一路、泛南海合作等领域全球峰会、论坛、博览活动和国际知名行业品牌会展,推动现有品牌会展拓展,形成以国际性会展为引领、国家级和区域性会展为主体、本地培育会展为特色的会展品牌体系。培育发展专业服务业,引进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审计税务、法律服务、管理咨询、资产评估、知识产权、检测认证、人力资源、环保服务等专业服务企业,提升专业服务水平,累计引入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管理咨询机构等专业服务机构90家。完善三亚保税物流中心(B型)运营管理,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六体系两平台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平台综合服务水平,增强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发展能力。

4.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高标准建设梅村产业园,培育壮大黄金珠宝及高端消费品、物流供应链等产业。进一步完善三亚航空货运网络布局,改造升级三亚凤凰机场现有货库,完善易腐货物、危险品、牲畜、贵重货物等特殊货品处理功能,满足多类型货物特殊处理设施需求,扩建三亚凤凰机场货站规模。加快推进三亚南果农副产品物流园、三亚佳翔航空货运农产品加工贸易冷链物流园等项目建设,结合新机场布局建设临空产业园、物流产业园,打造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加快建设三亚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三)加快跻身国家战略高新技术前沿区

1.大力推进南繁产业发展。围绕国家南繁硅谷建设目标,建立更加开放融合的南繁科研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动种业及关联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南繁科技城暨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探索生物风险防控、种质资源引入、知识产权保护等功能。发挥南繁科技城辐射引领作用,协同带动乐东抱孔洋、陵水安马洋两个基地建设全力争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开展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打造全国种业创新高地。加快国家(三亚)隔检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重大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确权交换中心、种业创新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高标准打造生物育种专区和生物谷项目,引导种业领域合同研究组织(CRO)主体持续集聚,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设立种业国际贸易中心、种业国际会展中心,推进种业领域国际交流合作。2024年,累计落地南繁产业总部企业5个,营业收入达162亿元。

2.培育壮大深海产业。以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及深海科技研发平台为依托,加强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等领域技术攻关,推进深海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完善科研与产业相关配套服务体制机制,全力打造国家深海科技创新中心和深海科技产业集聚区。推动崖州湾科教城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南海地质科技创新基地、三亚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放大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等大国重器技术溢出效应,培育深海科学与智能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海洋综合立体观测网、海洋大数据服务平台等智慧海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招商三亚深海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深海科技产业。围绕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体系,推动近岸海上试验场、南海岛礁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研发平台、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三亚崖州湾研发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聚焦能源开发、海洋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吸引一批企业和项目进驻。2024年,累计落地深海产业总部企业5个,营业收入达243亿元。

3.深化数字科技创新应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推进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中国电子三亚信息港、三亚互联网信息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发展,推动网易海南总部及元宇宙产业基地项目加快落地,加快推进三亚太空科技馆等项目建设,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及专业服务产业集群招引,培育提升空天信息、遥感信息、卫星测控等航天科技产业。加快城市超级大脑等应用型项目建设,加快智慧医疗服务发展。

4.谋划特色先进制造业布局。推进高端装备制造和关键共性材料项目策划和落地,支持海洋石墨烯、深海防腐、生物基材料等海洋新材料和关键小件先进制造,探索南繁领域科研,仪器设备、功能性食品、设施农业装备先进制造,发掘生物酶制剂、脑机接口类智能装备、医疗器械等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领域高端制造业发展机会。依托海南国际游艇设计大赛,携手法拉帝等知名游艇设计制造企业与相关高校,推动设立游艇设计研发中心。培育发展黄金珠宝加工贸易产业,加快推进紫金国际控股黄金精炼等项目建设。探索开展离岛免税商品目录中高端消费产品的保税加工,发展以三亚免税商城为前店的前店后厂模式。基于零关税、加工增值超过30%(含)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政策,促进高关税、高增值原料进口相关加工集聚。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快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

    (四)加快创建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

1.培优热带特色种植业。加快建设崖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绿色农业先行试验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充分利用新奇特优南繁成果,形成首种优势,打造热带高效农产品品牌。不断夯实热带水果、热带经济作物和冬季瓜菜产业发展基础,打造百亿产业。加大力度推动热作新品种的推广,大力发展豇豆等冬季瓜菜和天然橡胶、椰子、榴莲热作产业。加快推进芒果产业集群建设,实现芒果等热带水果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积极建设花卉品牌,打造高标准的花卉市场和种苗花卉产业基地。力争到2024年,新增(含)续展两品一标”10个,农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

2.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业。前瞻谋划农产品加工增值产业园。加大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投入,发展农副产品进出口及深加工产业,推出以诺丽果酵素、南药、黎药等为代表的特色保健品、以芒果果脯等为代表的水果加工、以鱼干等为代表的水海产品等深加工产品。推动崖州区果蔬批发市场建设,依托芒果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发展芒果等深加工产业,布局建设一批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地,形成生产+仓储+保鲜+销售产业链。力争至2024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0亿元。

3.培强海洋渔业。依托崖州中心渔港,建设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以渔港为中心,加强渔村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水产种苗、深海网箱养殖、水产国际贸易和精深加工。大力发展深海捕捞,做强海洋渔业经济。加快推进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崖州湾海洋热带海洋牧场和三亚湾海洋牧场等3个海洋牧场建设进度。力争至2024年,海洋渔业产值达20亿元。

4.培壮农旅休闲产业发挥山水林田河海优势,进一步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打造椰级乡村旅游点、海南共享农庄和田园综合体等休闲农业示范点和休闲农业重点示范县。依托亚龙湾玫瑰谷和博后村,打造集玫瑰种植、玫瑰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花卉旅游风情小镇。积极拓展渔业经济发展空间,充分利用现有水产养殖资源,深挖渔家文化,以休闲垂钓等各类水上娱乐项目、渔文化和民族文化宣传为载体,积极发展观光、体验等形式的休闲渔业。优化热带雨林、海岛渔村、田园风光、文物古迹、温泉养生、休闲垂钓等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力争到2024年,实现全市休闲农业(含休闲渔业)旅游接待游客455万人次以上,休闲农业(含休闲渔业)旅游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接待人次年均增长10%以上。

    (五)加快打造产业集聚发展样板区

1.推进崖州湾科技城建设发展高效协同互联网信息产业园、遥感产业园等园区,聚焦种业科技、海洋科技、数字科技、生物科技等方向,加速国家战略资源导入,引领全球高端要素集聚,形成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谋划向北建设功能拓展区,布局保税物流加工与公共教学区。力争2024年,园区营业收入达347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300家。

2.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用足用好海南自贸港政策,加速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现代商贸、邮轮游艇、专业服务、文化休闲等领域全球优质产业要素集聚,打造现代商贸产业发展引领区、金融扩大开放实验区、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区、邮轮旅游试验区、游艇产业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力争2024年,园区营业收入达2000亿元,落地总部经济企业10家。

3.推动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园区发展。集中布局休闲度假旅游、主题乐园旅游、文化旅游、游艇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产品,打造全球一流旅游消费服务,加快国际高端健康服务布局,支撑旅游消费升级,打造汇集全球人气的旅游业集聚区。力争到2024年,园区生产总值达177亿元,游客接待量达224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33亿元。

4.发展壮大三亚互联网信息产业园。重点促进互联网文娱、跨境电商服务贸易、数字科技园区三大产业发展,建设国际化跨境电商商务服务平台,打造三亚互联网文娱产业新高地。力争到2024年,园区营业收入达35亿元。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三亚市产业培优提升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由市委书记和市长共同任组长,分管发展改革的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副市长任副组长,各区政府、市直各部门担起属地责任和部门责任。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发展改革工作的副市长兼任,副主任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兼任。

(二)聚焦招商建设。搭建产业招商项目库,围绕重点产业方向,围绕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扩链招商,招引、落地、推进一批业态新、影响力强、拉动效应明显的重点项目,争取签约落地率达到60%,项目开工率达到40%。制定产业项目滚动计划,形成接续不断、滚动实施的储备和推进循环体系,每年遴选年度计划投资1个亿以上的产业项目予以重点推进,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优化项目用地、规划、环评等审批手续,建立市领导联系产业重大项目制和专人负责制,实施从招商到建设全过程跟踪服务,协助企业解决项目落地和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注册、资金用地、审批等问题,对完成产业投资额较大的企业予以奖励。

(三)培育市场主体。力争到2024年,实施上市公司培育尖峰岭行动,力争新增上市公司1-2家、培育上市后备企业5家。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4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5家。实施小升规企业培育行动,四上企业新增376家。

(四)完善要素保障。统筹财政、税收、金融等资源,按照一产一策原则,建立更为精准高效的产业政策体系。积极推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地方式,实施弹性年期供地和混合用地制度,对标志性产业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等,研究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支持。发挥政府产业基金作用,鼓励和引导银行资金、创投基金、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资本参与,精准配置天使资金、创投资本、产业基金、战略投资等多样化、定制化融资服务。

(五)加大人才引育。探索平台+资本+市场引才模式,发挥重点园区和进驻高校、科研院所、市场主体的作用,促进人才引育和使用发展一体统筹。充分发挥自贸港政策优势,引进一批重点产业急需的领军人才,打造创新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队伍。支持院校、企业等建设公共实训基地、企业培训中心等平台,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培养一批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政策,在人才落户、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六)开展统计监测。建立完善相关产业重点企业和项目统计监测目录,明晰产业边界,搭建相关产业企业库。加强对龙头企业的监测分析,加强产业经济运行相关数据分析和监测,及时掌握重大项目实施、政策落实情况,完善实时动态监测和反馈机制,做好跟踪分析、量化评估等。

(七)强化督查考核。对本方案明确的责任事项和任务清单,按年度、季度进行目标分解。领导小组办公室按季度督查进展情况,对于工作组织开展得力,进展高于序时进度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对于工作组织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市委将把产业培育提升工程作为领导班子和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附件:三亚市产业培优提升工程任务分解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