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对政协第八届三亚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第0141号提案的答复
陈兴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三亚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在您关心的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金融支持及完善人才政策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有:
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方面。
(一)加强沟通构建本地化精准服务体系。一是畅通政企沟通渠道。通过构建集政企约见、行政审批、政务服务、诉求处理、信用修复等于一体的“三亚营商直通车”服务体系,三亚“政企约见平台”实现企业可同时约见多家政府部门。截至2025年5月,三亚“政企约见平台”已上线47家单位,收到约见工单218单,完成率97%。高质量开展“大调研大服务专项行动”,首创营商环境大众评审机制,推行“涉企活动统筹监测系统”,进一步规范涉企活动。二是攻坚企业痛点堵点。惠企政策精准推送5批次,依托“海易兑”三亚旗舰店,为企业兑现惠企政策资金5.6亿元。开展深化服务专项行动,全市172名企业首席服务专员受理问题5062个,办结率达98.4%。三是项目服务全程护航。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完成600项事项划转承接工作,不断精简审批环节,开通“项目审批直通车”,将审批窗口延伸到项目一线。深化工程建设审批领域改革,出台《三亚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提质增效有关措施》,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节省约20至30天,有效缩短建设项目手续办理时间;推行“多事合一”,施工许可、消防、环评、水保等事项同步受理、并联审批,三亚理工职业学院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高效审批。
(二)信用赋能降低民营企业制度性成本。一是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持续深化。在旅游、交通运输、商务、税务、医疗保障等三亚本地民营企业集中的20余个领域,紧紧围绕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类监管、事后联合奖惩三个关键环节,建立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通过开展分级分类评价,精准实施差别化监管。二是信用修复重塑市场活力。创新推出“信用修复直通车”服务,构建“专项治理+主动提醒”双轨机制。针对高频失信企业开展“一企一策”精准修复,同步推出“信用修复智能提醒”服务,主动触达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相关数据不公开……),助力本地民营企业及时消除失信影响,重获市场信任,有效激发企业经营活力与创新动力,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三)完善机制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困难问题。一是完善2025年《三亚市市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工作制度》,修订三亚市工商联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制度,推动政企沟通交流常态化、制度化,同时加强涉企服务的协同配合,凝聚合力,积极为企业和企业家排忧解难,助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二是启用国家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限时解决企业反映诉求。2025年3月,我市正式启用国家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市发展改革委统筹各区发展改革委指派专人负责,解决民营企业反映问题,做好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工作。截至2025年6月,该平台共收到企业反映有关诉求3件,已办结2件。三是调度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情况。为落实《关于建立完善对层次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机制的通知》(发改办民营〔2023〕950号)要求和省发展改革委的工作部署,市发展改革委每月调度各区发展改革委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情况,解决民营企业反映问题情况、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典型案例以及需要市级层面协调解决的跨部门跨区域问题。截至2025年5月,我市各区、各部门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通过座谈、调研、电话回访及邀请企业开展活动、组织培训等形式,收集问题诉求3460个,已解决2286个。
(四)落实政策增强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进一步强化对本地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2024年4月18日,我市出台的《三亚市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开展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打造公平公正招标投标环境。2025年4月30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二章第十四条明确“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应当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依法平等对待包括民营经济组织在内的各类经济组织。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不得有限制或排斥民营经济组织的行为”。我市公共工程领域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平等对待民营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活动。
二、关于加强金融支持方面。
(一)优化信贷结构,推动信用贷款扩面增量。出台《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分行关于2025年辖区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银行机构优化信贷结构,鼓励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扩面增量。(……相关数据不公开……)。
(二)充分利用平台,缓解融资难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分行指导银行机构充分利用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助力民营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
(三)创新开发新型贷种,提高贷款审批效率。2024年以来,市就业局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围绕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全力做好落实,破难题、优服务、提效率,在我市创新推出“小微企业主”创业担保贷款,率先推行“信用社区”贷款,政府性融担公司担保模式,形成创业担保贷款“三亚经验”,实行一次性受理、一次性考察、一次性放贷,办理时间已由原先最长13个工作日提升到10个工作日。(……相关数据不公开……)。
三、关于完善人才政策方面
(一)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做好招才引智工作。一是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双向对接平台。2024年全市(含各区、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累计开展春风行动活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招聘活动共165场,入场企业2858家次,提供招聘岗位5.4万个次,入场求职3.5万人次。二是通过海南省公共招聘网、三亚人社微信公众号、琼南地区就业信息服务合作平台等平台累计发布约5万个次就业岗位信息。三是2025年4月17日至18日以“鹿”聚英才,“城”就未来为主题的三亚市2025年名校优才引才专项招聘会走进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4所知名高校,以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岗位,主动向优秀高校毕业生发出诚挚邀约。活动期间,累计接收简历800余份。
(二)落实人才房补政策,聚才三亚就业创业。根据《三亚市人才住房保障实施细则》,制定人才住房货币补贴标准为:一是拨尖人才住房租赁补贴5000元/月,购房补贴6万元/年;二是其他类高层次人才住房租赁补贴3000元/月,购房补贴3.6万元/年;三是硕士毕业生以及具有中级专业职称、技师职业资格、执业医师资格或具有国家和本省已明确规定可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执业资格人才,住房租赁补贴2000元/月,购房补贴2.4万元/年;四是本科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1500元/月,购房补贴1.8万元/年。且根据我市住房租金水平及商品住房价格等因素,每年可调整补贴标准。(……相关数据不公开……)。
(三)落实高层次人才政策,增加三亚人才吸引力和留存率。我省医疗保障实行省级统筹,待遇保障政策统一由省医保局制定,我市认真落实高层次人才医保政策,一是放宽人才亲属参保限制,对人才未就业直系亲属取消户籍限制,可自愿选择参加我市基本医疗保险;二是对我省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含外籍人员)及其配偶、子女参加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缴费后即可足额享受医保统筹基金支付待遇,取消了原来需要连续缴费满6个月后才可足额享受待遇的衔接政策。同时,为提高我市高层次人才的医疗保障水平,根据《海南省人才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和《关于印发〈三亚市落实海南省人才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规定,省政府为全职在琼工作的拔尖以上人才(含拔尖人才)购买商业健康团体保险,我市为全职引进的其他类高层次人才购买商业健康团体保险,建立基本医保、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商业健康团体保险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以减轻人才的医疗费用负担。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及海南省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着力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提升三亚人才吸引力和留存率,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希望您持续关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7月8日
(联系人:冯若,联系电话:88232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