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公开>政协提案

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政协第八届三亚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100号提案的答复

【字体: 打印
2024-09-12 08:51 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对政协第八届三亚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0100号提案的答复

柴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三亚争取净零碳城市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柴勇委员对我市净零碳城市建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而建设净零碳城市是引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对我市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港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从源头降低能源消耗及碳排放

(一)明确城市空间功能定位。三亚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深入研究十五分钟生活圈的具体位置、周边环境和居民需求,明确其主导功能定位,合理规划和配置生活圈内的设施,确保各类设施能够充分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

(二)优化空间布局。通过科学的空间规划,合理划分十五分钟生活圈的范围,确保生活圈内各类设施的合理布局。同时,注重设施的选址布局,方便后续相关部门管理以及居民出行和使用。

(三)均衡设施配置。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和人口分布,合理配置各类设施,确保设施分布均衡,覆盖范围广。同时注重设施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求,从而极大减少居民通勤距离,降低由此产生的碳排放。

二、加快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一)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有序推进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大唐6万千瓦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试点项目和三峡崖州10万千瓦农光互补蔬菜大棚+储能光伏两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6万千瓦;分布式光伏项目累计并网约3990户,装机容量约16.72万千瓦。

(二)大力推广天然气应用。我市管道天然气城市普及率达100%,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逾23万户,年供气5300多万立方米。农村地区积极推广气代薪柴,累计完成中压管道18.66公里、低压管道29.65公里,入户安装1156户。全市全年使用液化天然气近3万吨。

三、出台相关支持引导政策

三亚市陆续出台了《三亚市碳达峰行动方案》《三亚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三亚市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逐步引导全市社会资本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鼓励园区、景区、学校、社区等单位开展近零碳试点尝试,积极探索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近零碳路线。

四、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

(一)加快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提升绿色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辆比重。截至20247月底,三亚市汽车保有量311445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66704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有率21.42%。我市公交车829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698辆,新能源公交车比例为84%;巡游出租汽车2547辆,其中新能源巡游出租汽车1922辆,新能源巡游出租汽车比例为75%;我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11477辆,全部为新能源汽车。

截至20246月底,我市累计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桩24258个、枪26965个,换电站31座。其中公共部分占比约42.18%,自用部分占比约56.31%;充电预留接口约20816个。充电基础设施基本覆盖住宅小区、景区景点、文体场所、商业场所、酒店、院校、医院、公园、公交首末站、公共停车场及党政机关等场所。

(二)鼓励引导公众绿色低碳出行。一是为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科学优化全市公交线网结构,我市启动三亚公交线网优化规划研究工作,于202471日印发实施了《三亚市公交线网优化规划方案报告》,通过优化公交线网,最大程度匹配出行需求,实现公交资源优化配置,引导市民选择公交出行。二是我市出台《三亚市规范发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指导意见》,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健康有序发展,鼓励引导公众绿色低碳出行。目前,三亚市投放互联网租赁自行车8000辆。

五、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一)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及宣传工作。一是我市近年来认真落实海南省林业局下达的三亚市新增红树林湿地任务,在三亚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青梅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榆林河沿岸等全市多区域开展了红树林生态修复种植工作及外来物种防治工作,并于2022年完成全市红树林湿地本底资源调查工作。2024年编制印发了《三亚市红树林巡护管理制度》,同时委托专业单位组织编制全市红树林保护管理制度,明确划分各保护区管护人员职责范围,加强对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三亚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亚龙湾青梅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日常巡护力度。二是加强全市红树林保护宣传工作,及时在红树林重点保护区域设立宣传牌,广泛宣传红树林和湿地保护知识。今年228日组织开展了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322日召开了全市红树林培训班,323日举办了我爱三亚红树林专题宣传等活动,提高社会对红树林湿地保护认识。

(二)开展海岸带、矿坑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一是我市组织开展三亚市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及三亚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不断提高三亚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二是组织开展并完成北罗岭矿山、荔枝岭矿山等6处闭坑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提升矿山地质环境质量;三是我市通过积极谋划,联合五指山市、乐东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5个市县申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工程项目,获得中央资金支持,目前正在推进22山水工程子项目,全面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六、加强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工作

截至20243月底,三亚市按照“762公示标准累计完成新建、改造垃圾分类亭(屋)任务共2153座;再生资源回收网点总共440家;共有3家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废旧物资分拣转运中心,分别处理废纸、废铁和废金属。

我市循环经济产业园也已初步形成规模,产业园总用地面积约3043亩,已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厂等共11个项目,初步实现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等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七、加大对双碳的宣传力度

(一)我市每年在市民广场、社区基层、大学校园、政府机关等场所及各类网络平台,定期举办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节能宣传周、地球一小时、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远程培训等线下线上宣传活动。通过向市民、学生、游客和单位职工宣传节能降碳理念,普及双碳领域基础知识,积极引导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合理用能、错峰用电用气,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绿色文明方式转变。

(二)为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引导居民绿色出行,我市多次举办新能源汽车推广培训、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活动。通过新能源汽车使用知识培训、车辆和充换电设施产品展示、新能源汽车试驾体验等方式,充分宣传引导了新时代下绿色低碳出行交通方式,多措并举提高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营造良好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氛围。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市净零碳城市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今后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912

    (此件主动公开)

    联系单位、联系人及电话:市发展改革委邢云朝 88205108

    抄送:市政协、市政府督查室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文域名: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

主办: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2000034   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 460201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