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动态>图片新闻

三亚日供8000斤蔬菜,保障市民“菜篮子”

【字体: 打印
2021-06-08 10:04 三亚日报

  

   “要先把太密集的蔬菜拔掉,然后通过大棚浇灌,蔬菜就能长得又快又好。”6月4日上午,步入育才生态区雅林村常年蔬菜基地,一片绿油油的蔬菜让人心生欢喜,农户高阿姨一边埋头劳作,一边向记者说。说话间,只见该基地负责人曾顺辉拿出手机在界面上轻轻一点,大棚上空便下起了“雨”来,蔬菜“贪婪”地吮吸着肥水。大棚常年蔬菜种植,高科技肥水浇灌……这样的“操作”在育才生态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育才雅林村常年蔬菜基地正通过这样的方式,为三亚市民的“菜篮子”增添了更多保障。

  智能肥水一体化灌溉系统10分钟实现全片浇灌


  育才生态区雅林村常年蔬菜基地项目由海南育蕾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19年7月15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全部建设完成。项目利用雅林村高海拔、昼夜温差大,空气、水资源、土壤无污染的特点,引进一批优秀的蔬菜技术人员,生产绿色高档蔬菜系列,打出“育才牌”就是生态农业品牌、就是绿色产品的代名词。通过创地方地理标识,计划逐步完成1000亩高标准大棚建设,目前第一期工程120亩大棚基地已种植菜心、黑叶白、快菜、辣椒等蔬菜品种。

  “大棚种植蔬菜,一年四季都能种,这样就能确保市民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曾顺辉介绍,大棚种植技术,能够控制温度,确保大棚内常年保持蔬菜合适的生长温度。此外,大棚种植能够防风防雨,避免台风天或者雨季时期蔬菜受损。“我们的大棚设计能够抵抗12级台风风力,还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维护。”曾顺辉说。

  此外,该基地还引进国外智能肥水一体化灌溉系统,建成标准化常年蔬菜基地,还搭设防虫网,减少蔬菜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打开软件,选择浇水或者肥水就能实现蔬菜浇灌了,十分方便。”曾顺辉说,过去工人给眼前的这6亩地浇水,可能需要花大半天时间,现在大棚肥水一体化灌溉系统,肥水在大棚半空中,均匀洒落,让所有蔬菜都能吸收到肥水,只需要不到10分钟就能轻松搞定,还能查看大棚内的湿度等,高科技的使用,让蔬菜更好地生长。

  日供8000斤蔬菜,保障市民“菜篮子”


  曾顺辉告诉记者,该基地也是育才生态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村一企”工作部署,通过引进驻村企业带动属地村庄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扩产增效的重点项目,主要就是保障三亚市民的蔬菜日常供应,即“保供稳价”。

  进入6月份,随着雨季的到来,很多农户都种植不了蔬菜,很多菜需要从外地运输,成本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推高菜价。常年蔬菜基地的作用便不言而喻。曾顺辉介绍,目前基地有10个品种的蔬菜,每天的蔬菜产量在6000斤至8000斤,主要保障鸿港市场和全市各大市场、超市。而按照蔬菜生长周期为28天左右,这样每个月都能种植,对于保障市民的“菜篮子”有着重要意义。

  “今年我们将大棚蔬菜增种至200亩左右,菜的品种也更多了,保障市民吃到种类丰富的蔬菜。“曾顺辉说,为了让三亚的市民吃上种类丰富的蔬菜,该基地不断探索和引进适合三亚的蔬菜品种。目前,刚刚引进的芦笋、辣椒已经处于育种阶段。

  扩大常年蔬菜品种种植范围


  目前,三亚常年蔬菜应急保障基地主要有三亚文门基地、扎业基地、育才马脚基地等。为解决淡季蔬菜品种单一问题,此前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制定了《三亚市2021年常年蔬菜基地建设管理方案》,扩大常年蔬菜品种种植范围,除叶菜类外,还将瓜类、茄类、根茎类等本地常年食用的蔬菜品种纳入常年蔬菜生产范围。

  让市民吃上丰富多样的蔬菜,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已筛选出10个叶菜品种,并配套研发出立体无土栽培生产技术,建成1个示范基地,每亩年可产叶菜12茬,总产量3万斤,计划在2021年进行示范推广。同时,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院研发的有机芽菜产品已投放市场。

  三亚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会加强收购商与农户的合作,促进产销衔接。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建设一批社区平价菜市场,鼓励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设立蔬菜直销专区,允许菜农免费进场销售自产蔬菜。此外,还将细分产销信息,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和市场预警。并按市场需求,合理安排蔬菜生产品种,可考虑推行常年蔬菜价格指数保险,将政策性保险业务和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利益共享、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文域名: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

主办: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2000034   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 460201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