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亚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大力创建“名校”,在全市范围内组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名校+弱校”教育联合体,发挥“名校”办学品牌优势,“以优帮弱”“促优补短”,提升办学效益,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公办学校。“感谢‘名校’圆了我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梦想。”像在上外三亚附中上学的刘佳萱一样,三亚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愿望正在成为现实。
“十三五”期间,三亚采取“名校办分校”“学校整体托管”等方式,吸引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南开学校,海南中学、寰岛实验小学等省内乃至全国一流的中小学校、幼儿园来三亚办学,合作办学学校正发挥辐射作用,影响带动周边学校发展。
目前,三亚全市已引进或正在洽谈的合作办学项目共计13个,其中已落地招生项目8个,筹建项目1个,在谈项目4个,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引进项目各区全覆盖。值得一提的是,国际教育有新进展。在谈项目美国卫斯理安学院附属海南国际高中,学生毕业后均可以进入美国UCA高校联盟的76所美国高校。
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海南大学等多家国内一流的涉海、涉农院校纷纷落户崖州湾科技城。2020年高校完成708名研究生招生计划,其中中国海洋大学第一批173名“海南专项”研究生已入校。
“十三五”期间,三亚市教育总投入28.08亿元。按照教育提升工程建设规划,“十三五”期间新改扩建项目40余个,新增学位20090个,人大附中三亚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新天涯中学、寰岛实验小学、东方红小学及其附属幼儿园已完工并开学。
“经济发展,教育先行”。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不仅带动了三亚市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也为建设自贸港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合作办学学校为引进人才子女入学提供了保障;引进的一批省外高层次教育人才也成为推介和宣传海南、宣传三亚的美丽使者。当下,优质教育资源已成为三亚汇聚高端人才的一张名片,正为三亚城市发展积蓄下厚实的人力资本。
“十三五”期间,实施“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面向全国引进优秀教师775名,为三亚教育植入“优质基因”。合作办学学校通过委派、招聘等方式形成了一批高层次的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和优秀管理团队,为三亚乃至海南带来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质的教育人才资源。
新闻多一点
真没想到,孩子能在家门口读名校
初冬时节,坐落在天涯区凤翔路的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校园里,学生们正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作为天涯区第一所基础教育名校,这所学校解决了周边居民孩子的就近入学。
刘源清是一名“新三亚人”,刚从部队转业安置到地方工作不久。今年秋季自己的女儿要上初中,刘源清心里急了。“我一直在打听这方面的消息,希望孩子可以顺利就近入学。”听说家附近的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秋季开学,9月首批招收6个班级,他立即赶去报名。“新学校的开办带给我希望,而且就在家附近,接送孩子也方便。”
报名成功的刘源清后来了解到,这所学校是三亚市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建的六年一贯制公办学校,计划投资总额超7亿元,为海南省重点引进教育项目之一、三亚市幸福民生行动计划教育提升重大工程之一、三亚市“一区一名校”重点项目。
“亲爱的同学们,要努力做一名自立、自律、自强的人。”10月30日,该校校长朱玮雪在开校典礼上,给孩子们上了生动的“第一课”。
今年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首次招生,第一学期仅设初一年级,目前在校学生252人,共开设英语、德语、法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等六门外语特色课程。学校贯彻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及海南省中学课程改革方案和课程计划,同时加强外语特色教学。外语课实行小班化,学生主修英语、辅修第二外语、可选修第三外语。
“我们小班有20个学生,大家互帮互助,老师也对我们很好。”刘源清的女儿刘佳萱掰着手指头,对半个学期以来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参加的活动娓娓道来,脸上写满了快乐。
“我们采用小班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英语教师潘平说,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有相同的办学理念。学校注重用英语进行交流,希望重点培养学生的外语实用和交际能力,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名校不是梦,就在家门口。孩子在这里学习每天都快快乐乐的。这一段时间以来,她变得更有礼貌、更懂事,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很乐意与我们分享。”刘源清说。
(本栏目由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三亚传媒影视集团共同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