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动态>工作动态

【三亚重点项目建设故事⑦】南山“四个一”施工方刘义辉:跑遍海南只为“死磕”一块石材

【字体: 打印
2019-10-31 18:36 三亚日报

“困难有很多,但解决的办法也有很多,我们要动脑子解决困难。”

10月29日,在三亚南山“四个一”交通配套工程第三标段的工地里,有个人因为特别善于解决各种困难,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被同事们称呼为“魔法师”。他就是施工方怀化铁路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义辉。

{为抢进度}

   2000公里外调拨设备


    刘义辉老家在黑龙江省,从事工程建设工作已经有13年。2017年3月,他肩负重任来到三亚,投入三亚南山“四个一”交通配套工程前期筹备工作。当年9月,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可刚开工就遇到一个难题:桩基建设需要电力供应,但工地附近没有变压器,需要向电力部门申请建设变电站,还要铺设电线线路,这个过程就要2个月时间。此时的刘义辉面临一个两难问题,要么等变电站建好再开工,但2个月工期就白白浪费了;要么就向总公司申请发电机组,从浙江长途调拨发电机组过来,但发电机组存在成本高、不稳定等问题。

    等还是不等?刘义辉没有犹豫,哪怕多花点成本,百姓的交通出行不能等。他立即向总公司汇报实际情况,在他的极力争取下,公司从2000多公里外运来两台发电机组“救急”,为项目建设推进争取了时间。

    “如果不是在过渡期使用发电机组,项目的进度不可能那么快。”项目资料员黄良育说,正是刘义辉的“闯劲”和“拼劲”,燃起大家奋进的激情,拧成一股绳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跑遍全岛}

  “死磕”一块石材


    2018年5月,南山互通的桥梁进入预制箱梁生产阶段,工地又遇到一个难题。因为项目所在的崖州区本地砂石“粗骨料”的颗粒太大,会卡在钢筋与模板之间,混凝土的配合比达不到设计要求,而若将砂石打碎变小,砂石的强度又达不到要求。试验多次以后,问题仍然无法解决,供应商无奈想要打“退堂鼓”。

    为了找到合适的本地砂石,做好配合比确保工程质量,刘义辉亲自出马,开始了艰难的“寻砂”之路。他安排人员兵分几路前往琼海、文昌等地的大小采石场,他自己则前往乐东千家镇,跋山涉水寻找石材。没多久,前往琼海的工人找到一种碎石,将样品带回来做了配比试验,发现强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找到合适的石材让大家都很高兴,可过了几天,采石场的报价发过来,一下子泼了盆冷水,报价太高,远远超出了预算,刘义辉只好忍痛放弃。

    接着,刘义辉又返回乐东千家镇。因为路不熟,采石场又多在偏远山区,只能靠着熟人介绍和边走边问,为此刘义辉跑了不少冤枉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半个月后,刘义辉最终带着5家采石场的石材样品返回三亚做了配比试验,其中一家采石场的样品达到要求。可高兴没两天,这家采石场因为特殊原因停业了,样品只好作废。刘义辉没有灰心,继续对剩下的样品做配比试验,最终找到了达到要求的样品,解决了混凝土的难题。

{凌晨坚守}

    不允许丝毫马虎


    黄良育说,刘义辉遇到困难从不退缩,总能想尽办法,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被大家称呼为“魔法师”。刘义辉平时对员工很温和,是个“好大哥”。但在工作上,刘义辉绝对是严格要求,不容许丝毫马虎,关键环节都会亲自把关。桥体预制梁浇筑的时候,不仅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有时还需要作业到凌晨一两点,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刘义辉从头跟到尾,现场紧盯着每个环节,生怕出一点纰漏。

   “他大多数时间都在工地上,办公室很少见到人。”办公室财务人员吴贝贝告诉三亚日报记者,刘义辉每天扎根工地,敬业精神让人钦佩。

   “跟家人聚少离多,幸好家人都很理解我的工作。”刘义辉说,他的父母、妻子、儿子都在老家,每年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但家人都理解并支持他的工作,家永远是他温暖的港湾。(三亚日报记者罗略榕)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文域名: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

主办: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2000034   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 46020102000006号